及時解決超臨界干燥裝置故障是保障實驗成功與設備長周期運行的關鍵
更新時間:2025-11-24 | 點擊率:45
超臨界干燥裝置憑借無表面張力干燥的優勢,廣泛應用于氣凝膠、納米材料及生物樣品制備。然而在高壓、高溫、有機溶劑共存的復雜工況下,常因壓力失控、溫度異常、溶劑置換不到位或泄漏報警等問題影響干燥效果甚至危及安全。科學識別超臨界干燥裝置故障現象并及時處置,是保障實驗成功與設備長周期運行的關鍵。

問題一:無法達到或維持超臨界壓力
原因:CO2泵故障、背壓閥堵塞、系統泄漏或介質不足。
解決方法:
檢查CO2鋼瓶余量及減壓閥輸出是否正常;
清洗背壓調節閥(BPV)內部濾網,防止微粒卡滯;
執行保壓測試:關閉所有閥門,觀察30分鐘內壓降是否<0.2MPa;
若泄漏,重點檢查釜蓋密封圈(建議每10次循環更換)、卡箍螺栓是否均勻緊固。
問題二:溫度波動大或升溫緩慢
對策:
檢查加熱夾套電源與固態繼電器是否正常;
確認釜內樣品量未超載(一般≤容積70%),避免熱容過大;
清理加熱腔積塵,確保散熱/保溫層完好;
校準PT100溫度傳感器,排除漂移誤差。
問題三:干燥后樣品結構塌陷或開裂
原因:溶劑置換不到位、泄壓速率過快或保溫時間不足。
解決方法:
嚴格執行多步置換:水→乙醇(3次)→液態CO2(2–3次),每次浸泡≥2小時;
超臨界保溫階段延長至2–4小時,確保內部溶劑萃取;
泄壓采用程序控速(如0.5MPa/min),避免CO2急速膨脹破壞孔隙結構。
問題四:CO2回收率低或尾氣異味明顯
對策:
檢查冷凝器冷卻水流量與溫度(應≤10℃),確保CO2充分液化;
清洗冷凝管路,防止冰堵或油污附著;
更換尾氣處理單元中的活性炭濾芯,防止有機溶劑逸出。
上一篇: 沒有了
聯
系
我
們
系
我
們

